从7300万元,到1.3288亿元,再到1.99亿元,进入9月以来,玻璃产能指标愈发地受资本市场青睐:相关拍卖活动在半个月内连续举办3场,成交总价记录屡次被刷新,参与角逐的竞拍人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玻璃产能指标因何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的焦点?该怎样看待指标拍卖这一全新的产能置换模式?在资本新浪潮的冲击下,玻璃业界人士又当如何自处……对玻璃产能指标领域资本涌入的后续情况,本报将继续跟踪,深入报道。
“太疯狂了,这段时间我们也在每天关注,这是一场资本的盛宴。”一家知名上市玻璃公司董事会秘书对《中国建材报》社记者说。
“已停产两年或三年内累计生产不超过一年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生产线不能用于产能置换”,因工信部这一新规将自2021年1月1日起实行,停产多年的平板玻璃生产线今年抓紧进入产能置换程序。进入9月以来,玻璃产能指标拍卖成为行业热点。
9月26日12点40分,河北省沙河市人民法院在阿里巴巴司法拍卖网络平台上进行的河北大光明嘉晶玻璃有限公司2×700t/d玻璃产能指标拍卖活动结束,1.99亿元的成交总价再创玻璃产能指标价格新高。
指标拍卖 竞争激烈
“成交价1.99亿元,折合单价14.21万元/吨。”在众人的目光中,这场后延了2个半小时的玻璃指标拍卖活动正式落幕。
起拍价12800万元、保证金650万元、增价幅度50万元、9人报名,本次拍卖的,是原备案于河北大光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实际为被执行人河北大光明实业集团嘉晶玻璃有限公司所有,并登记在河北大光明实业集团嘉晶玻璃有限公司名下的2×700t/d玻璃产能指标。
据公开资料显示,河北大光明实业集团嘉晶玻璃有限公司于1998年11月13日成立,该公司两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均位于沙河市,先后建于2009年、2010年;其中浮法一线于2014年3月底停产,浮法二线于2016年1月23日停产。
该公司因涉多起合同、债务纠纷,玻璃产能指标先后两次被法院查封。今年7月23日,因为追偿权纠纷,河北省沙河市人民法院依法查封被申请人河北大光明实业集团嘉晶玻璃有限公司2×700t/d玻璃产业产能指标,查封期限二年,查封期间不得过户、转让、抵押等。8月6日,因为借款合同纠纷,河北省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查封被申请人河北大光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2×700t/d玻璃产业产能指标(价值约6500万元),即日执行。
9月25日10点,嘉晶玻璃有限公司名下玻璃产能指标开始竞拍。接下来的23个半小时,只有寥寥的出价记录。
原定截止时间是9月26日10点,而自9点45分时起,拍卖进入状态:更多竞拍人依次入场,争先加价;时间不断后延,5分钟,又是5分钟;速度逐渐加快,甚至能达到一分钟出价4次,呈现胶着状态;编号为X2675、Z1156、L9660的3位竞拍人在最后的半个小时里你争我抢,场面达到白热化。
9月26日12点40分17秒,在拍卖延时97次、经历111次竞价后,编号为X2675的竞买人以高于起拍价7100万元的价格摘得“桂冠”。
据了解,此次玻璃产能指标买家为贵州海生玻璃有限公司。按照此次竞拍要求,竞买完成后,贵州海生玻璃有限公司需落实河北大光明实业集团嘉晶玻璃有限公司原承担的今年840万重量箱平板玻璃的去产能任务,并按照省、市淘汰办要求,在今年9月底前对承担任务的生产线进行封存。封存情况需通过市、省逐级验收确认。同时,贵州海生玻璃有限公司在产能指标购买完成后,根据今年1月3日工信部网站《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操作问答》,产能置换向省外转移的需于今年12月底前完成,玻璃生产线设备需按期拆除并通过省级验收。
这已经不是今年第一次进行玻璃产能指标拍卖了。
今年9月9日11点07分19秒,经过两家企业的68次竞价,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世明玻璃有限公司玻璃产能网络拍卖尘埃落定。此次拍卖的3条生产线共810t/d平板玻璃产能,最终以7300万元成交,合单价约为9万元/吨。
9月21日10点,凌源世明玻璃产能指标拍卖结束的11天后,第二场拍卖活动上线,标的是沈阳耀华玻璃有限责任公司800t/d平板玻璃产能指标(一线500t/d,二线300t/d)。起拍价2432万元的800t/d平板玻璃产能指标,经过7家企业的313次竞价,最终以1.3288亿元成交,折合16.61万元/吨,买家为信义玻璃(营口)有限公司。与此前辽宁省凌源市世明玻璃产能指标成交价约9万元/吨相比,又创新高。
“第一次拍卖时间只有1个小时,参与竞价的只有2家企业,所以价格没那么高;第二次7家参与,从10点延时到12点55分,第三次拍卖的时间肯定会往后延长。”在第三场拍卖开始前,就有众多行业人士作出了预测,结果也并未出其右,本次拍卖不仅后延2个半小时,价格也创下了新的记录。
各方关注 褒贬不一
玻璃产能指标拍卖在短短1个多月内成为行业人士的热议话题。有人认为指标价格太高,“豆腐卖出了肉价钱,最终全部转嫁给了消费者。”拍卖后一分账,政府抽税,产能指标所有者得大头、拍卖公司得小头,买家是冤大头,最后消费者付全款买单。
也有人看到凌源世明玻璃的指标拍卖结果后,认为价格并不高。“这个成本按年成本算的话,1年平均246元/吨,这样看上去就不会觉得太夸张了。而且这指标还能一直用下去,可不止用1年,一炉子可用8年至10年,这么看更划算了。”
参与竞价的玻璃企业有关负责人则认为,参与拍卖也是被逼出来的无奈之举。“谁愿意做冤大头让一个早已死了的僵尸企业满血复活?有的企业想发展但没有路,可不就是物以稀为贵,上天价了。现在要做的是防止一些地方政府趁机把‘僵尸企业’复活,把指标放到市场上卖,这样原先控制产能指标的努力就又白费了。”
另有人则认为,我国浮法玻璃生产总量已饱和,还有部分超量,内部产生了激烈竞争。“国家应该提倡走出国门,把中国浮法技术推向世界。加大玻璃深加工项目,与汽车玻璃紧密相连。研究开发深加工项目是化解产能过剩、保持浮法玻璃长盛不衰的重要路径。”
“限制浮法玻璃产能的国策是绝对正确的,不然盲目发展、无序竞争,又会进一步伤害行业本身。”一名业内人士表示,“不过现在的浮法暴利也会伤及整个产业链的良性发展,更不用说什么技术进步了。现在躺着都能发财,谁会愿意花钱再去搞什么技术进步?”
“从另一个角度说,违规上线的玻璃企业太多了,现在都在找指标、抢指标。”东北玻璃行业一位权威人士评价,此次玻璃产能指标成功拍卖,买家不惜下血本竞价,说明国家的产业政策越来越严厉了。
行业主管部门相关人士认为:“通过拍卖指标进行产能置换的方式,可以把落后的玻璃生产线挤掉,促进行业进步。”尤其是对于国有企业所属的产能指标来说,进行拍卖处理,有助于避免暗箱操作,也有利于形成公允的市场价格,还可以发现指标的内在价值。